随着时代的发展,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“白色污染”早已是世界性难题。
据百度外卖、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这三家公布的数据,平台日订单量约在700多万单位。由此算一笔账,以每单外卖用一个塑料袋子,每个塑料袋子0.06平米计算,一天所用总和覆盖面积大42万平米,相当于大约60个足球场。而上海三家外卖平台用的塑料袋,一年可覆盖24个西湖;山东省以2015年所用塑料袋的铺开面积平均值计算,一天网上外卖产生的垃圾面积能覆盖2.6个大明湖。
而聚苯乙烯、聚丙烯、聚氯乙烯等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、农用地膜、一次性餐具、塑料瓶等塑料制品由于难于降解处理,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。“限塑令”并未能根本解决问题,超市塑料袋高价收费,禁止使用的发泡餐盒依然在市场上流通。
问题根本还是在于成本、市场的选择和替代性产品的开发。
早在多年前,已有玉米淀粉餐具和秸秆餐具问世,然而其市场流通率并不广泛,未能得到消费者的全面认可。淀粉和PP塑料的混合,以及胶水等其他化学添加剂制成的一次性餐具,让“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”难以辨明其质量如何,环保可降解是否只是商业噱头。其次由于此类餐具不耐高温不耐水,其使用范围也受到限制。然而可降解餐具的开发,必是现今的趋势,也是环保的需求所在,降解餐具的技术开发任重道远。
除了可降解餐具的研发,还有另一种趋势正在崛起——可食用的餐具。
印度一位农业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可以吃的勺子。
据说这种可以吃的勺子不含任何防腐剂,主要原料是高粱粉、大米、小麦粉。嚼起来很脆,如同饼干一样的口感。遇水和遇热不会马上融化。放在饭菜里10分钟后开始变软,在热饮里20分钟之内不会浸湿。他们还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开发了各种味道,如,辛辣味、薄荷味、糖果味、胡萝卜味、姜蒜味。
据称,由于勺子的水分和脂肪含量极低,贮藏期限长达三年之久。扔掉后,只需4-5天它就会自然分解,对环境不会有任何污染。
南非一家咖啡店的店主戴恩(DayneLevinrad)创造了一种用蛋筒做成的可以吃的咖啡杯,成为Instagram上最受欢迎的咖啡杯款式。不过因为温度的原因,顾客在“咖啡杯”融化之前只有10分钟时间品尝咖啡。
美国加州的一对夫妻设计了可以吃的果冻杯。果冻杯使用海藻提炼物制作,提供绿色抹茶、白色香草、红色莓果等口味,以及拥有多种不同的颜色。一组果冻杯价格15.90美元。
不知此类产品,该属于餐具还是食品呢?虽然应用条件有诸多限制,成本也颇为高昂,无法大范围普及。但可食用的一次性餐具终究算是一种“环保的替代方案”,有这么多人的努力,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类似的,甚至是更高级的产品以供人们选择。